许多中老年妇女被迫待在家里,不敢出门参加广场舞和聚会等活动,还有些人常年带着尿不湿。尿失禁、便秘、盆腔痛……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背后竟是同一个元凶——盆底功能障碍。这也是一种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为了让大家了解“盆底疾病”,消除心中的困惑,纬度医械小编拜访了几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解读老中老年人应如何面对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很高,但人们的知晓率却很低。 “盆底”是封闭人体骨盆下方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结构,它就像一张坚实的“吊床”,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参与控制排尿、排便、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女性的盆底还要承载胎儿发育、娩出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长期负荷“受压”,加上年龄增长、怀孕、分娩等影响,盆底组织难免“不堪重负”,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轻者可出现阴道松弛、尿频、便秘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盆腔脏器膨出或脱垂(子宫、直肠等)、性功能障碍等疾病。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盆底问题。以女性为例,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超过40%,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尿失禁等问题就更为普遍。盆底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接威胁生命,但潜在危害巨大。
在欧美发达国家,盆底肌评估、盆底康复等已经广泛普及,女性从产后42天开始常规进行盆底肌训练,从而大大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我国盆底康复这一块起步相对较晚,一定要遵循“及时评估、科学指导、规范治疗、积极锻炼”的原则。因此建议,女性产后42天应常规进行筛查,评估盆底功能状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如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中老年人,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应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并治疗问题 。
我们纬度医械自主研发生产的爱嫚产后盆底康复仪器,集评估治疗功能于一体,采用一次性盆底肌评估探头采集数据,避免交叉感染,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2min/4min快速筛查评估,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个体情况,个性化定制方案,医生也可以根据临床经验自定义进行修改。该款仪器具备多种治疗模式,如神经肌肉电刺激、场景训练、产后康复等。
产品推荐
PRODUCT RECOMMENDATIONS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